|
|
|
2017年是台股大豐收的一年。 這是台股史上站上萬點時間最久、最穩健的一次, 1669家上市櫃公司,上漲家數為1164家,遠勝過於下跌的505家。 台股的總市值從27兆元增至31兆元,創下歷史紀錄, 照理說平均每一名投資者至少資產增值了250萬元。 但為什麼小股民依舊無感,仍大喊賺不到錢? 到底贏家是怎麼操作的? 或許我們可以從這些2017年在股市賺到上億身價的贏家身上, 看到多數散戶最缺乏的投資心理素質...。 | | | | | |
|
|
|
|
|
|
| | | 台灣預防醫療意識抬頭,不少頂級健檢機構主打個人化、高品質服務,即使費用高達3到15萬元不等,仍深受大老闆們的喜愛。 | | | | | 3年前鄭文燦以近3萬票險勝拿下升格後的首屆桃園市長。上任後他1天當3天用,把台灣燈會推向歷史新高峰,加上利冠全台的社福政策,讓鄭文燦人氣狂飆,穩健朝連任之路前進。 | | |
|
|
|
| | 企業焦點》 | | | | | 投資焦點》 | | | |
|
|
|
| | 財訊專欄:史蒂芬.羅奇 | | 史蒂芬.羅奇:川普稅改的供給面騙局 | | 川普的財政計謀不但無法使美國強大,還將造成嚴重麻煩。因為儲蓄不足,美國巨大的財政赤字將導致國際收支和貿易狀況大幅惡化;富創意的供給面會計也改變不了這種結果。 | |
|
|
|
|
|
|
|
|